本报讯(记者 李婷婷 通讯员 蒋成杰)搜集观察对象的生活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做出判定,这种过去常常出现在破案中的手段,最近被引入了居家养老服务。昨天,记者从上城区清波街道获悉,一套“居家养老生活与医疗辅助系统”正在该街道辖区的独居老人家中推广试用。
清波新村是第一批试点,今年76岁的独居老人阮兰花尝到了“头口水”。阮奶奶平时一个人住,由于年纪大了,日常生活和健康状况就成了子女和社区的关注重点。据项目负责人项小东介绍,这套系统包括各种环境辅助检测传感器和医疗仪器,部分安装在老人家中,部分属于后台终端设备,二者通过云端连接,就可以对老人的日常行为数据和生理数据进行提取、存储和分析。终端数据分析还能帮助判定居家老人的异常行为,进而帮助子女和社区或医院及时做出反应。
记者在现场看到,阮奶奶家里的厨房、卫生间、入户门等位置都安装传感器,通过数据反馈,就可以分析出老人几点起床、几时出门、家中用水情况等等。
“每个老人的生活习惯基本是固定的,比如阮奶奶每天基本在5点半起床,刚起床会上厕所,安装在洗手间的传感器就会显示厕所水流开启。”项小东说,根据老人生活习惯可以预先设置监控事件阀值,假如厕所用水次数突破了预期值,就会显示异常。“打个比方说,老人在某一天上厕所次数较多,突破了预期值,子女可能就会想,老人是不是存在拉肚子的情况?或者哪天老人没有用厨房水,说明今天没有烧饭。社区和子女只要登录系统,这些情况都会一目了然。”
“这些白色的小机器很小,装在家里一点也不碍眼,能耐倒是不小。”阮奶奶笑呵呵地说,有了这套系统,感觉社区、家人的关心就在身边。
清波街道是典型的老城区街道,以清波门社区为例,辖区7000多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了30%,空巢、独居老人更是占到老人总数的70%左右。如何照料好这些老人的生活,既是子女所忧,也是社区所急的事儿。此次,清波街道试行的“居家养老生活与医疗辅助系统”,是由街道与浙江省老龄产业协会理事单位之一的浙江科技学院居家养老项目组合作,旨在为独居老人量身定做一系列更精准的智能化服务。清波门社区党委书记蔡嵘表示,“这套系统的启用,开启了我们居家养老服务和管理的一个新阶段,接下来还将在辖区其他独居老人家中实现逐步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