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教育之江:走进省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⑫丨浙科院机器人产业学院:融中德产教创新资源,建行业人才培养高地

(阅读次数: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15日

浙江科技学院机器人产业学院成立于2019年8月,是浙江科技学院在“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背景下,瞄准浙江省“八大万亿”产业需求,聚焦机器人、高端装备产业领域,与浙江国自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杭州美仪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ABB工程有限公司、宁波环杭州湾智能产业园等企业联合组建的集新工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社会服务、创新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产业学院。2021年12月,机器人产业学院入选浙江省首批重点支持现代产业学院。

一、主要举措

引企入教,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面向区域数字经济转型和机器人产业发展需要,机器人产业学院紧扣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以培养创新实践能力为重点,基于“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的工程教育理念,深化校企合作,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参与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实现产教融合和协同育人。

通过优化培养模式,集教学、培训、科研于一体,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培养基础知识好、实践能力强、创新作风实的机器人领域高素质应用型工程类人才。

优势互补,校企联合共建课程

机器人产业学院联合企业共同建设课程,共建共享多层次课程体系(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机器人专业课、创新实践课程),打造机器人产业的特色教学模块(机器人系统、机器人控制、移动机器人),共同开发合作课程的教学内容、教材和工程案例集,并在课程内容中融入行业标准、生产流程和项目开发等实际应用知识,打造教学与应用融合的专业课程。

产业学院融合产业需求,通过“引企入教”,推行“沉浸式场景化”实践教学(真实产线、虚拟仿真、模拟平台)和“探究式项目化”创新教育(学科竞赛、双创计划、毕业设计)。

需求引领,打造校企合作创新实践基地

基于机器人产业发展和机器人技术创新的需求,产业学院与机器人行业头部企业合作构建了集课程教学、产品研发、生产过程、创新创业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产业学院以学科竞赛为依托,以行业需求为牵引,通过教育链、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打造集机器人创新实践平台。

多措并举,推进产业学院国际化

聚焦机器人、高端装备、智能制造、智能物流产业链,整合国际合作高校专业优势与行业资源,建设机器人领域的行业示范性国际化现代产业学院。

在国际化专业群、课程建设方面,构建了机器人工程全英文授课国际化专业、中澳2+2联合培养双学位机器人工程专业、中德2+3联合培养双学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等为主体的国际化专业群;1个专业通过德国权威工程教育认证;1个专业成为中德双元制试点专业;与德国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合作共建专业核心课、专业实践课。

在国际化应用型师资建设方面,基于中外合作积淀提升国际化办学内涵,依托国家留学基金委、德国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项目、德国汉诺威专项交流项目、产业学院特设资助项目,选派优秀教师到德国、美国名校名企访学交流,拓宽国际化视野。与德国合作院校建立了师资互派互访交流机制,聘请的外籍教授中有2名德国教授荣获“西湖友谊奖”。机器人产业学院中具有一年以上国外留学工作经历教师比例达60%。

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聚焦中德2+3、中澳2+2、研究生交流互派、德国来华交换生、机器人方向国际研究生等中外合作项目和,推动国际化、高素质人才培养。

在国际化教学平台方面,合作共建中德大电机实验室,与德国西门子、瑞士ABB、美国罗克韦尔等国际知名企业共建校企联合实验室。

在国际化科研平台方面,合作共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浙江省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引进国外智力示范基地、中德联合研究所、国际智能产业研究院等国际化平台。

协同发展,构建产业学院管理机制

机器人产业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理事会成员由学校、企业高管、政府代表共同组成,负责产业学院重大事项的审议和决策。

成立专门的产业合作指导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下设产教融合副院长和人才培养副院长,负责管理四个业务部门。

产教融合办公室负责校企沟通工作,确保双方反馈机制畅通,牵头创新基地建设,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技术合作中心推进成果转移转化,联合攻关工程技术问题,开展协同创新。

教学与人才培养中心制定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管理课程教学活动,开展实习实训活动。

竞赛与培训中心打造行业深度融合的学生科技竞赛体系,助力行业企业开展培训,拓展1+X证书培训服务。

二、特色亮点

中德合作引领产业学院的国际化

通过中德2+3、中澳2+2联合培养、国家公派访学中德专项、本硕全英文授课国际化专业建设、中德联合实验室建设、中德国际合作研究院共建和留学生创业大赛,围绕机器人国际合作平台、国际化师资队伍、中德联合人才培养夯实产业学院的国际化内涵。

深入推进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职普融通模式创新

打造涵盖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多层次现代职业教育培养体系,依托教育部1+X工业机器人证书资质拓展行业培训辐射效应。

打造课赛融合、以赛促学的学科竞赛体系

面向企业行业需求,由企业出题,推进订制式“机器人+”竞赛。创新创业教育与机器人产业需求深度融合,在全国机器人大赛、智能汽车竞赛、“互联网+”竞赛等赛事中多次斩获国家特等奖和国家金奖,机器人竞赛指数全国排行TOP10%-15%。

三、建设成效

构建了多领域交叉的机器人专业群

产业学院以机器人工程专业为核心,依托自动化(机器人控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器人驱动)等国家和省一流专业,与3+4中本一体化、高职本科、专业硕士等融合融通,形成优势互补的机器人专业群。

产业学院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合作建立机器人工程中澳2+2联合培养专业,机器人工程国际化专业招生形势良好。

组建了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已形成一支校企协同一体、国际化特色鲜明、人员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企业师资占比43%,“双师型”教师占比超95%,拥有一年以上国外留学工作经历教师达60%,拥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杭州工匠”等省级及以上人才,满足机器人产业人才培养需要。

培养了创新实践能力强的毕业生

产业学院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学科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获国家特等奖6项,国家一等奖30余项。

“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获国家级金奖1项,国家级铜奖4项,省级奖20项,在“挑战杯”中获省级奖10项。

毕业生获德国DAAD留学生杰出成绩奖18人。近三年产业学院毕业生在机器人行业就业相关度高,初次就业率及薪资水平位居前列,用人单位满意度高。


产出了优秀的教研科研成果

产业学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方面成效显著,完成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5项,省“五个一批”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2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20余项。

教学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

承担相关专业的国家级和省级重点纵向项目,包括国家级科研项目30余项,省重点研发计划等省部级项目100余项,校企合作项目经费超过5000万元。


打造了多元化的创新实践平台

机器人产业学院为学生提供基于机器人产业研发和生产过程的沉浸式实习实训环境,实践教学有机融入了机器人产品技术开发和生产流程,成立了“国自机器人创新特色班”,深入企业现场开展实习实训环节的教学。

产业学院充分利用合作企业的项目管理和设备资源,建成开放共享、功能集约的跨专业实践教学平台,服务于产业学院各专业的实践类课程、工程技术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产业学院与德国西门子、瑞士ABB、美国罗克韦尔等国际顶尖企业合作共建校企联合实验室,为人才培养提供先进实践平台。

原文链接:走进省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⑫丨浙科院机器人产业学院:融中德产教创新资源,建行业人才培养高地



上一条:我校学子在大学生智能机器人创意竞赛中再创佳绩

下一条:首届国自班机器人创新实践课程圆满结束

关闭